
立冬,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。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開始。冬是终了的意思,萬物收藏也,意思是說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,收藏入庫,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。這一節氣標誌著秋季結束,正式進入寒冷冬季,白天變短,夜晚變長,天氣逐漸寒冷。
補冬不補過頭
立冬進補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習俗,古人認為在一年的工作之後,身體經過疲勞,加上冬季的嚴寒,需要通過食補來增強體力、提高抵抗力,以迎接寒冷的立冬。這項傳統仍在現代社會廣泛存在,也反映了大眾對保持身體健康的關注度。
許多民眾反映吃過多的進補食品導致身體不適、冒痘痘、便秘等,到底要如何健康補冬呢?應當先了解「自身體質」與「藥膳種類」,以下分為四種常見體質與適合進補的食材藥膳。
1. 氣虛體質:
- 氣虛經常發生在過勞和用腦過度的人身上。
- 常見症狀包括容易感冒、聲音虛弱、胃口不好、四肢無力、容易流汗。
- 補氣食材建議包括蔘類、紅棗、白朮、茯苓,可以考慮烹製排骨四神湯、蔘茸雞湯、四君子湯等。
2. 血虛體質:
- 血虛體質容易出現手腳冰冷、臉色蒼白、頭暈心悸、月經量少等現象。
- 黑色補血食材建議包括黑棗、熟地黃、當歸、黑芝麻、黑豆、黑木耳、桑椹等。
- 溫補食譜建議包括四物湯和熟地烏骨雞。
3. 陰虛體質:
- 陰虛體質即俗稱的「燥熱」體質,代表體內的津液不足,容易出現口乾舌燥、失眠多夢、手心乾燥、大便乾燥、面色偏紅等症狀。
- 滋潤養陰食材建議包括水梨、山藥、木耳、冬瓜等,有助於調節體質。
- 涼補食譜建議包括雪燕皂角銀耳湯,它富含植物性膠質,有助於補充津液。
4. 陽虛體質:
- 陽虛的人屬於寒性體質,容易四肢怕冷、腰膝酸軟、經痛困擾。
- 溫補食材建議包括薑、蒜、韭菜、熟地黃等。
- 溫補食譜建議包括十全大補湯和薑母鴨等。
每個人的體質都有獨特之處,有的人可能偏向寒性,而有的人則可能偏向熱性。體質的判斷需要根據個人的體徵、症狀、體溫感受以及其他相關因素,實際健康狀況還是需要詢問醫師診斷而定。
迎接立冬,打造溫馨室內環境
進入立冬後,氣候溫度急轉直下,除了注重健康之外,室內的溫暖和舒適變得尤為重要,對於健康和生活品質都有重大影響,也可以著手準備暖氣爐、檢查地熱、中央暖氣正常運作,確保室內溫度穩定,除此之外,窗戶和門的密閉性確實對室內的保溫效果非常重要,良好的密封能夠有效地防止冷空氣滲透,從而保持室內的溫度穩定,降低供暖系統的能源消耗,提高居住舒適度。
茂洋建設的專業團隊以「精工雕琢」和「細膩施工」為準則,關注建築的細節和質量。確保建築物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是至關重要的,確保窗戶和門的安裝和密封細節,從而保持室內的溫暖和舒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