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,通常在西曆八月中旬。在這一天,太陽到達黃經135°時,表示已進入處暑。處暑的名稱意指天氣開始轉涼,但仍然炎熱,是夏季的結束。隨著處暑的到來,氣溫逐漸下降,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,迎接涼爽的秋季。在這個節氣裡,人們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傳統的習俗,以應對天氣轉涼和身體健康的變化。
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
中國傳統醫學強調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, 意旨在春夏季節,陽氣盛行,大自然萬物生長茂盛,此時,人們宜多參與戶外活動,吸收陽光和自然的陽氣,以增強身體的陽氣,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,有利於身體的健康。而在秋冬季節,陰氣開始升華,天氣逐漸寒冷,此時,人們應該避免過多的戶外運動,以免耗損身體的陽氣。相反,要注重養陰,飲食調養,多保暖,少接觸冷空氣,避免受寒,保護身體的陽氣不受損耗,有助於抵抗寒冷和疾病。處暑這個節氣是陽氣漸退、陰氣逐漸升華的時刻。因此,養生的重點在於調養陰陽平衡,保持身體的健康和活力。
處暑的飲食調養
處暑期間仍有暑氣,因此飲食上不宜過於油膩,也不應過食辛辣,以免傷及肺氣。飲食上應以甘平為主,多吃水果蔬菜,以達生津潤燥、消熱通便效果。另外,也可多吃枸杞、紅棗、梨、蜂蜜海帶、黃瓜、蓮子、百合、銀耳等,可養肝潤肺,清熱安神。在烹調上可以採用涼拌、清蒸、清燉等方式來烹煮食材,調味料可以選擇白醋、檸檬等酸性調味料,並搭配當季蔬果,如:扁豆、絲瓜、黃瓜、芹菜等,可預防氣候所造成的身體不適應。
簡單拍打經絡,疏通氣血循環
平時代謝不好的人,在陽氣漸收斂的情況下,容易感到莫名疲憊感,稱作秋乏,且這個節氣濕氣仍然殘留在體內或空氣中,濕氣若不排出就會導致腫脹,體內排毒功能也會減弱,而適當且正確的穴道拍打,可以達到促進氣血循環、調理臟腑功能、緩解痛症和促進健康的效果。
● 腋窩
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,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。
● 肘窩
當你出現咽喉腫痛、痰黃氣喘、咳嗽咳血、心煩心熱、口腔潰瘍、失眠多夢等問題,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~10分鐘,會出現青、紅、紫、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。
● 膝窩
膝窩又稱腘窩,在窩的中心點上,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,走的是膀胱經。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,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,如果這裡不通暢,濕氣排不出去,可能會導致關節炎。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~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,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。
總結來說,在處暑這個節氣裡,提醒民眾注重養生和健康的習俗,以應對天氣轉涼和身體健康的變化。從飲食調養、運動鍛煉,到保持充足的睡眠,這些健康習慣都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,保持身心健康。若要保持充足睡眠與品質,必須在工作與住所的兩點一線,取得足夠的平衡點,而交通就會是最重要的考量,茂洋建設結合最佳的交通樞紐,與最豐富的生活機能,離塵不離城,創造最符合居所頂級規格的方案,讓交通不再成為家與工作的阻礙。